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人员配备最新要求(含数量+证书)

聊聊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的人员配置

最近跟几个做工程的朋友喝茶,聊到资质升级的事儿,大家最头疼的就是人员配备这一块。其实啊,这个二级资质的人员要求就像搭积木,每块积木都得放对位置,少一块都不行。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捋清楚,免得你跑了好几趟主管部门还弄不明白。

建筑公司要接大点的项目,手里没个二级资质还真不好投标。这个资质可不是随便填个表就能批下来的,关键得看咱们公司的人才储备够不够格。你别看那些文件写得密密麻麻的,说白了就是要求公司在各个岗位都得有持证的专业人士坐镇。这就好比开饭店,光有厨子不行,还得有切配的、掌勺的、管账的,每个环节都得有靠谱的人盯着。

我见过不少老板在这事儿上栽跟头,总觉得先把资质办下来再招人,结果材料递上去就被打回来了。现在审核越来越规范,那些挂靠的证书基本没戏,都得查社保记录。所以啊,咱们还是得老老实实把团队组建起来,这可急不得。

具体需要哪些人才呢

说到具体要配多少人,咱们得分门别类地聊。首先得有个靠谱的建筑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,这个岗位需要配备5人以上。这些人可是项目的灵魂人物,得对整个工程负总责的。我记得刚入行时师傅说过,好的建造师就像乐队的指挥,得让各个声部协调运作。

技术负责人这块要求挺有意思,需要具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,且具有结构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或建筑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。这个人选特别关键,他得是那种既能看懂图纸又能解决现场问题的多面手。上次我们去参观的那个获奖项目,他们的技术总工就特别厉害,连工人怎么搭脚手架都要亲自指导。

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这块,咱们俗称的“八大员”现在规范叫法是施工现场管理人员,总共需要15人以上。这些岗位包括施工员、质量员、安全员、机械员、造价员、劳务员等等。可别小看这些岗位,他们就像项目的毛细血管,把整个工程的血脉都打通了。安全员尤其重要,现在工地对安全抓得特别紧,出了事故整个项目都得停摆。

技术工人的配置也很有讲究,需要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30人。这些老师傅可是宝贝,他们手里的绝活可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。我们工地上有个瓦工老师傅,砌的墙那叫一个平整,用激光仪都打不出偏差。

这些证书都有什么门道

说到证书这事儿,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。注册类的证书像建造师、造价工程师这些,都是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,难度不小但含金量很高。职称证书的话,分初级、中级和高级,一般都是评审出来的,要看工作年限和业绩。

现在查证书真伪特别方便,扫个二维码就能看到全部信息。所以千万别动歪心思去买假证,一旦被查出来,几年内都别想申请资质了。我认识个老板就是因为用了假证,被列入黑名单,现在接项目都受影响。

其实啊,组建这支队伍的过程,也是公司提升实力的好机会。把这些专业人才凑在一起,公司的管理水平自然就上去了。我们公司当年为了办资质,硬是培养了两个年轻员工考建造师,现在他们都成了公司的顶梁柱。

人员配备其实是个系统工程

别看只是凑够人数这么简单,这里面要考虑的事儿多着呢。每个人的社保都要转到公司来,这是个很实际的指标。有些老板想着临时找些证书凑数,但社保这一关就过不去。

还有啊,这些人员的专业搭配要合理。比如技术负责人最好有结构专业背景,这样在处理技术难题时更有优势。我们公司就吃过这个亏,之前的技术负责人是学管理的,遇到复杂的结构问题还得外聘专家。

人员的持续培养也很重要。建筑行业的标准规范经常更新,得让员工定期参加继续教育。我们每个月都会组织内部培训,请老师傅分享经验,或者请专家来讲新规范。这样既满足了资质要求,又真正提升了团队的专业水平。

说到最后啊,其实资质人员配备这件事,表面上看是应付审批要求,深层次看是在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。把这些专业人才聚在一起,公司的技术实力、管理能力都会水涨船高。等真正把团队组建起来后你会发现,不仅资质顺利拿到了,公司的整体水平也提升了一个档次。

现在建筑市场竞争这么激烈,有个过得硬的团队比什么都强。把这些人员配齐了,不仅资质能下来,以后接项目、做施工都会顺手很多。毕竟啊,人才才是咱们建筑企业最宝贵的资产。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