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动手搞定建筑资质其实没那么难
前几天跟一个做工程的朋友聊天,他说起办资质的事儿就头疼。找中介花了好几万,材料来回折腾大半年,最后还被卡在人员社保问题上。我当时就在想,这事儿真要这么复杂吗?后来帮着他梳理了一遍流程,发现其实很多环节自己完全能搞定。就像组装家具似的,看着说明书头疼,真动手起来也就那么几个步骤。
建筑资质这事儿吧,说白了就是向主管部门证明咱们有实力接项目。很多人一听“资质审批”就发怵,总觉得非得找关系托人才能办下来。其实现在流程越来越透明,只要把材料准备齐全,自己申请完全没问题。你想想,中介不也是帮你整理材料然后提交吗?他们能做的,咱们花点心思一样能做。
记得第一次帮朋友整理材料时,我们也走了些弯路。最麻烦的是人员业绩证明那块,好几个项目经理的业绩材料时间对不上,来回跑了三四趟才弄齐。后来学乖了,专门建了个电子档案,每个人的身份证、职称证、社保记录、业绩证明都分类存放,随时要用随时能调出来。这种小事看着不起眼,真到提交材料时能省不少事。
资质申请的关键步骤都在这里了
说到具体要准备什么,其实就三大块:企业基础材料、人员证明和业绩材料。基础材料最好办,营业执照、公司章程这些公司本来就有。人员这块要多费点心,特别是技术负责人和注册人员的配备,得提前规划好。有个小窍门,最好专门做个人员台账,把每个人的证书有效期、社保缴纳情况都记清楚,这样需要更新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了。
网上申报系统现在做得挺人性化的,该填什么、怎么填都有提示。我第一次用的时候也紧张,生怕点错了。后来发现根本不用怕,系统会自动保存,还能撤回修改。最重要的是把材料扫描清楚,特别是合同和图纸这类文件,一定要清晰可读。有一次我们有个项目的图纸扫描得不清楚,被打回来重扫,耽误了小半个月。
现场提交材料这事儿,建议提前打电话问问窗口最近忙不忙,找个空闲时段去。记得带上所有原价材料,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行电子化,但备着总没错。审批过程中可能会接到核查电话,最好让公司行政和财务都了解这个事儿,别到时候接到电话一问三不知。我们之前就遇到过,核查电话打来时接电话的同事不清楚情况,差点造成误会。
这些坑咱们提前避开就好
最容易出问题的是人员社保。很多企业为了省钱,给核心人员按最低基数交社保,这在资质审批时是大忌。一定要确保技术负责人、注册建造师这些关键岗位的社保正常缴纳,而且缴费单位必须和申请资质的公司一致。有个朋友的公司就吃过这个亏,因为社保问题被卡了半年多。
业绩材料也要特别注意真实性。现在大数据这么厉害,主管部门随便一查就能知道项目真假。千万别想着弄虚作假,一旦被列入黑名单,好几年都别想申请资质了。实在没有业绩的话,可以考虑先从小项目做起,慢慢积累。我们当初也是从几十万的小项目开始做的,一步一个脚印最踏实。
审批过程中要保持耐心。有时候材料交上去一两个月没动静,别急着去催。真要催的话也要注意方式方法,礼貌地询问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。主管部门的老师每天要处理那么多申请,互相理解最重要。记得我们第一次申请时,每次打电话都客客气气的,后来有位老师还特意提醒我们某个新材料的要求,帮我们省了不少时间。
省下的中介费不如用在刀刃上
算笔账就知道,自己办资质能省不少钱。现在中介动辄收费几万到十几万,这些钱拿来给员工培训多好。而且自己走一遍流程,以后年审、升级就轻车熟路了。我们公司现在资质到期换证,行政小姑娘一个人就能搞定,根本不用找外面的人。
最重要的是,通过自己办理资质,你会对公司实力有个更清晰的认识。哪些方面是强项,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,心里都有数了。这对以后接项目、做管理都有帮助。有时候看似麻烦的事,反而是个学习的机会。
当然啦,如果公司实在抽不出人手,或者急着要用资质,找中介也是个选择。但至少要了解清楚整个流程,别当甩手掌柜。毕竟资质是咱们自己的,多上点心总没错。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