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书响应偏离表:你的隐形加分项还是失分点?

别让偏离表成为你的投标绊脚石

最近和几个做项目的朋友聊天,发现大家对标书里的偏离表都有点犯怵。有人觉得这就是个形式,随便填填就行;有人则过于紧张,恨不得把所有条款都标上无偏离。结果呢,前者可能因为一个小疏忽直接出局,后者则可能因为承诺太多导致中标后执行困难。这张看似简单的表格,其实藏着不少门道。

想象一下,评标专家面前堆着十几份标书,他们就像阅卷老师,偏离表就是你的答题卡。一张清晰规范的偏离表能让人眼前一亮,而混乱随意的填写则可能直接拉低印象分。很多公司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技术方案和报价,却在这个环节马失前蹄,实在太可惜了。

记得有次参与评标,看到一份标书在偏离表里写着“完全满足招标要求”,结果翻到技术方案部分,明显有几条参数达不到。这种前后矛盾的情况,直接让这份标书失去了竞争力。还有个更典型的案例,某供应商在偏离表里把所有条款都标为“无偏离”,却在售后服务条款处写了“正偏离”,仔细一看,他们承诺的服务周期比招标要求还长。这个小小的“正偏离”成了他们的加分项,最终帮助他们赢得了合同。

偏离表的正确打开方式

说到偏离表的填写,关键在于理解它的本质。这不是一张简单的核对清单,而是你和招标方沟通的桥梁。通过这张表,你既要展示自己对招标文件的理解程度,也要诚实地说明自己能提供什么、不能提供什么。

无偏离最好理解,就是你的方案完全符合招标要求。但这里有个小技巧,不是简单写个“无偏离”就完事了。你可以在备注栏简要说明你是如何满足这个要求的,比如“我司产品该项参数为XX,优于招标要求的XX”。这样既展示了符合性,又突出了优势。

负偏离就需要特别小心了。有些条款是招标文件的核心要求,这些地方出现负偏离很可能直接导致废标。但如果不是核心要求,诚实地标明负偏离,同时说明你的替代方案,反而能体现专业和诚信。比如招标要求提供三年的售后服务,你只能提供两年,这时候除了标明负偏离,还可以补充说明你会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或更全面的培训作为补偿。

正偏离是你的加分利器。但要注意,不是所有优于招标要求的都是正偏离。只有那些对项目执行有利、且招标方会在意的优势才值得标注。比如招标要求产品保修一年,你提供三年,这就是有价值的正偏离;但招标要求黑色外壳,你提供金色,这可能就不是优势了。

这些常见错误你可别犯

看过太多标书在偏离表上栽跟头,有些错误出现得特别频繁。最典型的就是前后不一致,偏离表里写的是无偏离,技术方案里却明显达不到要求。这种低级错误往往直接导致废标,连后续评审的机会都没有。

还有个常见问题是把偏离表当成宣传栏。曾经见过一份标书,在偏离表的备注栏里写了大段公司介绍和产品广告,完全偏离了这张表的本质功能。记住,偏离表是用于说明响应情况的,不是让你做企业宣传的。

模糊表述也是个坑。“基本符合”、“大致满足”这样的用词千万不要出现在偏离表里。招标方需要的是明确答复,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只会让人觉得你心里没底。要么无偏离,要么正偏离或负偏离,没有中间选项。

最要命的是有些人根本不理睬偏离表,直接留空或者写“详见技术方案”。评标专家可没时间在你的几百页标书里找答案,他们需要快速了解你的响应情况。不填偏离表,就像考试不写名字,功夫再深也白费。

填写偏离表其实是个技术活,需要你仔细研读招标文件,分清哪些是硬性要求必须满足,哪些可以有商量余地。这个过程也能帮你更好地理解项目需求,有时候甚至能发现招标文件中不合理的地方,通过澄清程序与招标方沟通,既展示了专业性,也为所有投标人争取了更合理的条件。

下次做标书的时候,多花点心思在这张表上吧。它可能只有一两页纸,却往往决定着几百页标书的命运。用好它,让你的每一次投标都多几分胜算。

还想知道更多?

随时留言讨论,我们一起探索

滚动至顶部